
下背痛:從全球趨勢到針灸新實證
下背痛(Low Back Pain, LBP)是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,全世界每秒鐘都有超過六億人正被下背痛困擾著。本文帶您從宏觀的流行病學數據,一路看到權威的治療指引與最新的臨床研究,共同探索如何以更有效、更安全的方式,面對下背痛這個「甜蜜的負擔」。
閱讀更多 →
飲食與心理:焦慮憂鬱的飲食關聯與中醫觀點
焦慮症與憂鬱症是全球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,除了影響個人生活品質與功能,也是造成失能的主因之一。根據統計,在2017年,美國就有超過4,660萬成年人在過去一年中曾患有精神疾病。焦慮症則是全球最普遍的心理障礙,終生盛行率在美國約為31.1%,且女性的患病率大約是男性的兩倍。 面對如此的公共衛生挑戰,學界近年來開始將目光投向一個潛在可修正的風險因子:營養與飲食。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,飲食不僅影響身體健康,也對心理健康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營養精神醫學(Nutritional Psychiatry)這個新興領域,便致力於探討如何以飲食預防及治療心理疾病。
閱讀更多 →
中藥與運動禁藥:運動員如何善用中醫藥?
中醫藥擁有悠久的歷史,是華人社會中深受仰賴的醫療與保健體系,對於調理身體、促進恢復具有獨到之處。而在追求卓越表現的競技體育世界中,「運動禁藥」是運動員、教練與醫療團隊必須時刻警惕的紅線。本文探討運動禁藥的基本概念,並希望提供一份清晰的筆記,幫助運動員與臨床工作者了解中藥的禁藥風險,希望運動員在享受中醫藥益處的同時,也能符合國際運動禁藥規範,確保賽場上的公平與運動生涯的順利。
閱讀更多 →
「晚接午」的隱形劣勢:睡眠如何影響運動員的賽場表現與健康
202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(WBC)在台灣掀起熱潮,然而中華隊的賽程安排卻引發了巨大爭議。主辦單位為中華隊安排了「晚接午」的賽程,在結束了與荷蘭的晚場激戰後,休息不到12小時,隔天中午又立刻迎戰強敵古巴隊。這種緊湊的安排被球迷與媒體怒稱為「地獄賽程」,認為這讓地主國不僅沒有主場優勢,反而可能因睡眠與恢復時間不足而影響表現。這個案例突顯了一個長期被忽視、卻至關重要的議題:睡眠,對於頂尖運動員的表現與健康,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力?
閱讀更多 →
交通事故的無形傷痕:從三峽衝撞事件談心理復原之路
2025年5月19日,新北市三峽區北大國小旁的一場嚴重汽車衝撞事件,造成4人死亡、11人受傷。這起事件不僅帶來了巨大的身體創傷,更在倖存者、目擊者乃至社會大眾心中,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。除了立即的醫療照護,我們也應關注這些無形傷痕: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及其對身心健康的影響。
閱讀更多 →
你的壓力不是沒道理:從經濟動盪談身心健康的隱形風險
「這個月又要繳卡費了,好像連繳水電都要精算…」「看到股市一路下滑,雖然沒有重壓,卻還是覺得不安。」如果你最近經常有這樣的心情,其實一點也不奇怪。近幾週,隨著國際貿易關係緊張、關稅政策轉變,以及股、債、匯市的大幅波動,不少人開始出現情緒起伏甚至失眠問題。我們常將這些經濟變化視為宏觀議題,覺得與日常生活距離遙遠。但實際上,研究發現:「經濟壓力」與每個人的身心狀態息息相關。
閱讀更多 →
針灸感染的風險有多少?從大型研究到臨床感控一步看懂
在台灣,每年數以千萬計的民眾接受針灸治療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與美國 CDC 均將「70 % 酒精消毒+一次性無菌針具」列為基本感控標準;在具備這些條件的前提下,針灸被視為極低風險的醫療處置。然而網路上仍可見「隔衣施針」等不合規操作,引發患者疑慮。本文整合一篇大型全國健保研究與臨床操作指引,帶您深入了解針灸感染機率、風險因子與自我保護方法。
閱讀更多 →
中醫轉骨完整指南!轉骨時機與注意事項
身為家長,看到孩子年年量身高時,總是希望「再長高一點」。當身邊的同齡小孩開始抽高、變聲、發育,自己孩子卻還是矮一截,難免感到焦慮。這時,許多人會聽聞「中醫轉骨」的方式,試圖幫助孩子「追上同儕」。但什麼是轉骨?該什麼時候開始?真的有效嗎?本文將從中醫觀點出發,結合現代研究,為您一一說明。
閱讀更多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