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如何協助恐慌發作與恐慌症
恐慌發作不是「想太多」,也不是「自己嚇自己」
你是否曾經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,突然感到心跳加速、胸悶、手腳發麻、甚至覺得自己快要死掉?這可能是一種稱為「恐慌發作」的現象。儘管這些症狀非常真實、令人難以忍受,但在醫學上,這不一定表示你的身體出了什麼大問題。更重要的是——你並不孤單。
在現代社會中,恐慌發作與恐慌症的盛行率逐漸攀升。根據統計,約有 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曾經歷過恐慌發作。然而,許多人對這類「身心交錯」的問題仍有誤解,不知道中醫也能在這方面提供溫和、有效的輔助治療。
一、什麼是恐慌發作?又和恐慌症有什麼不同?
恐慌發作:突然的強烈不適感
- 發作時身體會出現類似面臨生死威脅般的反應,但實際上周遭環境並無危險。
- 常在 幾分鐘內迅速達到高峰,並於一小時內緩解。
- 常見症狀(13項中出現4項以上即可被定義為發作):
- 心悸、冒汗、呼吸急促、胸悶、頭暈、顫抖、喉嚨緊縮感、噁心、麻木刺痛感、失控感、死亡恐懼等。
恐慌症:重複性的發作與生活困擾
- 屬於 焦慮障礙 的一種。
- 患者會反覆經歷恐慌發作,且會 過度擔心再次發作 或 刻意避開某些場合,如拒絕搭車、避免運動等。
- 根據 DSM-5 診斷準則,需排除藥物、副作用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影響。
- 中位發病年齡為24歲,女性發病率較男性高,60歲後機率下降。
二、恐慌的治療方式有哪些?
西醫常見治療:
- 藥物治療:抗焦慮藥(如苯二氮平類)及抗憂鬱劑(如SSRIs)。
使用時應遵從醫師指示,切勿自行調整藥量或停藥。
- 心理治療:以「認知行為治療(CBT)」效果最佳,能幫助患者識別非理性思維,重建安全感與自我控制力。
📚根據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(NIMH)與多項臨床研究,CBT 被認為是治療恐慌症的首選心理療法。
三、日常的緩解與自我照護
- 了解病症本質:恐慌發作雖然不舒服,但大多「無害」,學習接受與辨識是關鍵。
- 作息規律、適度運動:每週適度有氧運動與規律生活,有助減少發作頻率。
- 建立支持系統:面對身心困擾時,向親友、專業人員傾訴是重要的一步。
- 慢慢地、自我允許:不需要一次痊癒,也不需自責。每一點進步,都是與自己和解的證明。
四、中醫如何協助?
傳統中醫不僅處理身體的病症,也重視「心神」的調養。在身心問題上,中醫強調「肝氣鬱結、心腎不交、痰氣上擾」等病機,透過整體調理,協助穩定情緒、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表現。
常見中醫治療方式:
1. 針灸療法
- 選穴如神門、內關、百會、安眠等,有助於安神定志、調節自律神經。
- 研究指出,針灸能顯著改善焦慮症狀、調整睡眠品質。
📚文獻參考:Pilkington K et al., 2010, "Acupuncture for anxiety and anxiety disorders –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." Autonomic Neuroscience.
2. 中藥治療
- 根據個人體質開立,如柴胡疏肝湯、加味逍遙散、甘麥大棗湯等。
- 有助減少發作頻率、緩解情緒緊繃,也可用來減輕西藥的副作用如食慾差、消化不良等。
3. 全人式體質調理
- 中醫強調「治未病」,透過長期調養氣血、調和五臟六腑,有助減少反覆發作的可能性。
五、結語:恐慌,不代表你脆弱
每一位面對恐慌的人,都是努力對抗內在恐懼的勇者。不論你選擇西醫、中醫、心理諮詢或多方整合療法,都值得被理解與支持。若你或身邊的親友正在經歷類似困擾,不妨考慮尋求中醫的幫助——這可能是你重新找回身心平衡的一道光。